上届展会于2021年圆满结束。
轮胎、轮胎链、润滑油、驾驶室、挖斗、抓斗、破碎锤、液压件、传动件、液控阀、油泵油管、管座、密封垫、泵阀马达等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等。3.建筑机械:混凝土车载泵、混凝土搅拌车、沥青搅拌站、施工升降机、塔吊机、各种高空作业车及工程检测仪器、仪表、钢筋和预应力机械、模板及脚手架等。
展会盛况 展会参与来宾【展会概况】1.展览时间:2022年2月6日-2月8日农历正月初六-初八(为期3天)2.展览地点:平潭海洋国际会展中心3.同期活动:1)隧道产业发展论坛2)隧道产业发展论坛欢迎晚宴3)多场隧道机械新品发布会及订购会4)全国隧道机械智能化应用技术研讨会等4.组织机构:指导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工商联合会协办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台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平潭综合实验区建筑行业协会平潭综合实验区宇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单位:平潭枫烨会展科技有限公司【展览范围】掘进机 盾构机 挖掘机 1.工程机械/路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械、起重机械、铲运机械、推土机、桩工机械、破碎机械、凿岩机械、湿喷台车、喷浆机、注浆机、叉车、抓斗机及其它搬运设备等。2.隧道与地下工程设备:隧道掘进机、盾构设备、地质勘探设备、桩基础施工设备、地下装运设备、井下提升设备、锚喷支护设备、隧道衬砌系统、空压设备、发电设备、隧道凿毛机、扒渣机、碎石加工设备等。【合作媒体】福建经视、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东南卫视、平潭电视台、平潭县广播电视台、平潭网、第一工程机械网等专业新闻媒体。同期将举办隧道产业发展论坛等精彩活动。6.环保机械:隧道清洗机、扫地机、隔音屏清洗机、护栏清洗设备、多功能隧道清扫车、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空气传导、通风设备、除尘系统、排水/泵系统、管道疏通车等环保机械及设备。
平潭隧道机械产业博览会 隧道产业发展论坛【平潭隧道产业优势】平潭是全国闻名的隧道之乡,行业间有云:中国隧道看平潭,平潭的隧道建设企业承建了全国 70%的隧道工程,平潭隧道项目施工承包者约4000家,从事隧道业人员众多,工程从业人员近 10 万名,对于隧道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巨大,年隧道工程机械设备及五金配套采购量约252亿元。据统计数据表明,前五届平潭隧道博览会每年平均有120家参展企业、展览面积约2万平方米、参展人员近5000人次、成效额超10亿,从参展的种类、规模、水平和影响来看,正日益成为平潭经济社会生活中广受关注的经济现象,形成集产品展示、机械设备销售、产业发展交流等为一体的产业链,真正打造出平潭隧道产业的品牌。会议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分会副秘书长蒋燕主持。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汽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杭州爱知工程车辆有限公司、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高曼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上海普英特高层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分会等编写单位共计20余名专家代表与会。青特集团副总裁王令民对审查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表示今后将积极参与行业活动,支持协会工作。两项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均通过广泛调研,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产品使用经验,《履带式升降工作平台》的编制对履带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制造、销售、使用、质量监管、采购、验收等提供指导,有助于提升履带式升降工作平台产品质量与安全。分会王东红会长对青特集团为本次会议提供的会务支持,主编单位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及编制组成员为标准编制工作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表示会严格按照《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完成标准的审查、报批工作,以高质量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青特集团将重点建设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军民融合产业、置业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产业,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协会标准法规部宋金云副主任对协会标准化工作做了简要介绍,指出团体标准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此次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会议成立了以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罗文龙研究员为组长的标准审查组,审查组和代表认真听取了编制组对标准编制过程和内容的介绍,对标准内容进行逐条审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两项标准在审查中无重大分歧意见,审查专家一致通过。会议要求编制组按照会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尽快完成标准报批稿,早日发布,以期早日应用,助推行业发展。团体标准《履带式升降工作平台》和《高空作业车 检查与维护规程》审查会 出席本次标准审查会议的有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标准法规部副主任宋金云,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罗文龙、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标准化研究所所长王欢利、全国升降工作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尹文静、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主任赵腾、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总工廖惠鹏、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巧珍、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分会会长王东红、青特集团副总裁王令民,专用车研发工艺部部长张世功、青岛中汽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纪同旭出席了本次会议。
与会专家参观青特集团的企业展厅 与会专家参观青特集团的企业展厅 与会专家参观青特集团的智能化车间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了青特集团的企业展厅及智能化车间,展示了青特集团成立60余年以来,是如何由小做大,由弱做强,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目前,青特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本次会议是对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进行汇报,对已编制完成的两项标准的送审稿进行审查。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进度安排,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分会于2021年6月4日在山东青岛--青特集团,组织召开了《履带式升降工作平台》及《高空作业车 检查与维护规程》两项团体标准审查会。
《高空作业车 检查与维护规程》的编制对指导高空作业车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依据,对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低温增功算法的超发技术,进一步提升超高海拔机组的发电量。
叶片采用基于雷诺数的翼型优化技术和气动增功技术,提升超低空气密度下的发电效率和气动性能。采用整机防雷动态仿真技术、一体化散热技术、一体化自动润滑技术,提高机组的稳定性。
采用成熟可靠的电气主回路拓扑结构,定制化设计其绝缘结构、温升、耐压等并进行充分的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东方风电2.X-131型风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针对超高海拔区域空气压力和空气密度下降、日温差大、空气绝对湿度相应减少、高雷暴等因素,东方风电2.X-131机组应用了多项创新性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风能智选数字化平台、东方智能运维系统、一体化运输吊装技术等,全面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截止目前,已有3000余台风机在海拔高度2000-5000米的高原山地稳定高效运行。世界最高海拔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东方风电2.X-131型风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单机容量2.0-2.5MW可调,叶轮直径131米,适用于5500米及以下超高海拔区域,采用直驱永磁+全功率变流技术路线,机组疲劳载荷小、可靠性高、发电效率高、电网适应性强、上网净电量高、维护成本低。搭载基于HIL-STS在环联合仿真的自研电控系统,大幅度提高机组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等可靠性指标。中国风电新闻网讯:6月6日,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西藏措美县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现场传回捷报:东方风电为该项目研制的2.X-131型永磁直驱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机位海拔高度5060米,机组轮毂中心海拔高度5150米,是目前世界安装海拔高度最高的风电机组,标志着东方风电已完全具备超高海拔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能力,实现挑战5000米以上超高海拔风电无人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东方风电勇担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使命,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机组还可搭载基于边缘计算、智慧算法等多项先进技术的iPACOM风电智慧系统,为机组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核心服务,真正实现无人值守、无忧运营,可更好满足西藏超高海拔机组需求。更好地满足西藏超高海拔机组需求 多年来,公司依托地处西南地域优势,对高原山地的气候、地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性地制定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持续改进、迭代优化,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高原山地风电系统性解决方案
吊装天安门广场大花篮 凌晨,120多名工人以及4辆吊车、26辆板车、10多辆货车进场开始施工,各环节紧张有序。据了解,为了优化施工程序,花篮主体绝大部分构件都已在场外加工完成,现场主要是进行吊装和拼接。
(来源于吊装机械工程)。施工难点是吊装直径达12米的篮盘,园林工人操作两部吊车,同时作业,步调一致,确保篮盘和篮柱完美对接。
祝福祖国大花篮顶高18米,篮体高16米,篮盘直径12米。9月23日凌晨,祝福祖国大花篮开启吊装,一夜之间就亮相天安门广场中央。花篮里插着几朵巨型仿真花:向日葵、山丹丹、映山红、红梅,象征红心向党、奋勇拼搏;牡丹、康乃馨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广场花篮布置作业将于25日全部完工
施工难点是吊装直径达12米的篮盘,园林工人操作两部吊车,同时作业,步调一致,确保篮盘和篮柱完美对接。9月23日凌晨,祝福祖国大花篮开启吊装,一夜之间就亮相天安门广场中央。
祝福祖国大花篮顶高18米,篮体高16米,篮盘直径12米。花篮里插着几朵巨型仿真花:向日葵、山丹丹、映山红、红梅,象征红心向党、奋勇拼搏;牡丹、康乃馨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据了解,为了优化施工程序,花篮主体绝大部分构件都已在场外加工完成,现场主要是进行吊装和拼接。(来源于吊装机械工程)。
广场花篮布置作业将于25日全部完工。吊装天安门广场大花篮 凌晨,120多名工人以及4辆吊车、26辆板车、10多辆货车进场开始施工,各环节紧张有序当然,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典型的例子是质量检测,传统模式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长时间工作还会影响工人视力,而且可能还存在高温等苛刻环境,因此5G毫米波支持的超高清视频智能检测成为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消费者应用场景,工业领域要考虑到生产效率、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5G网络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埃森哲预测数据,2035年工业互联网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未来可期。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和中国联通的支持下,高通、中兴通讯、TVU等成功完成了基于大上行帧结构的5G毫米波8K视频回传业务演示,充分体现了5G毫米波在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上的优势,为质量检测、赛事直播等应用场景的落地打下基础。根据计划,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将呈现梯次落地,2020年到2021年以5G超高清视频等大带宽类业务为主,2022年到2024年逐步推动5G+远程控制等低时延控制类业务,2025年以后规模商用中高速低成本物联网业务,促进海量设备接入网络。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0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以及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根据十部门联合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工业互联网已被列入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未来三年将推动5G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多个环节,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并通过示范引领进行复制推广。